@      三心并站桩功(激发真气·1周见效)

你的位置:2000试玩金娱乐平台 > 新闻动态 >

三心并站桩功(激发真气·1周见效)

图片

2025大吉

NEW YEAR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真正的功夫修炼,不仅需要外在的努力,更需要内在的领悟。只有将“求”与“悟”结合起来,才能达到功夫的至臻境界。无论是学习、工作还是生活,在勤奋努力的同时,更要注重内心的觉醒和领悟!

图片

关注武宗

天下武功

图片

图片

桩派功 万拳起于桩·无桩无功夫

图片

图片

以武学打开世界·智者不匹夫 武者无懦夫 

三心并站桩展现出多重功效。生理层面,它能快速发动真气,增强丹田气感,改善腰肾功能,并通过松腰胯、垂尾闾等动作矫正脊柱曲度,缓解慢性疼痛。心理层面,长期练习可净化意识、提升专注力,使练习者呈现“神闲气定”的精神状态。临床研究显示,该功法对慢性病患者康复具有辅助疗效,同时作为武术基本功,能显著提升下肢力量与身体协调性。现代健身领域还发现其调节代谢、促进减肥的作用,逆腹式呼吸与命门气化的结合可加速能量消耗,30分钟练习效果相当于有氧运动。

一、姿势要求

练习者双脚并拢,身姿保持中正挺拔,双手自然垂于身侧。双眼望向远方天地相接之处,随后缓缓收回目光,轻轻闭上双眼。嘴巴微闭,采用自然呼吸法,即通过鼻腔吸气与呼气。同时,在意识中想象鼻子与头顶的通天穴相互连通(见图1)。

图片

踩气:练习者维持两足跟位置固定,将两足尖向外张开90度。紧接着,以两足尖为重心,把两足跟再向外旋展90度,使双脚呈向后的“八”字形。完成此动作后,气会自然贯注到两腿外侧的阳经。由于足内扣,足三阴经随之自然放松,进而强化了经脉中阴升阳降的功能。此动作在传统说法中被称作踩气。

起式:

1. 以小指带动,指掌缓缓向上翘起,形成掌心向下且与手臂呈直角的姿势,同时在意念中感受掌心与地气相连。以肩部为轴,双手进行前后拉气动作,共重复3次。向前推时,手臂与身体夹角约为15度;向后拉至身体侧面(见图2)。

图片

2. 继续以小指带动,将掌心转为相对,虎口朝上,手臂放松并保持与肩同宽,从身体前方向上捧气,直至手与肚脐平齐(见图3)。

图片

接着,以小指引导向肚脐贯气,与此同时,掌心转至向下,在意念中想象两臂向无限远处延展。在那无限远的地方,两臂向身体两侧外展至背后(与带脉高度一致),小臂微微回收,掌心微微内凹,回照腰部的命门穴(见图4)。

图片

之后,小臂上提,顺势将掌腕内收至两肋旁,掌心朝上,用中指端向大包穴(大包穴属脾经,位于第六、七肋间)贯气(见图5)。随后,两臂向前伸出与肩平齐。

图片

3. 掌臂微微回收,掌心微凹,回照两眉之间的印堂穴。接着,转动手肘向外撑开,带动两臂向身体两侧展开(想象沿着天边展开)(见图6)。

图片

当展开至左右与肩平齐时,以小指带动将掌心转为向下,再逐渐转为掌心向上,在意念中想象掌臂向天边延伸,沿着天边向上划弧,直至在头顶上方两掌相合(见图7)。

图片

随后,双手沿着头部正前方下降至胸前,呈“合十”手势(见图8)。

图片

练习者通过坐腕动作,带动手臂下落,两手掌缓缓分开。掌心内含,十个指尖轻轻相触,两手呈半个球状,放置于腹部前方,掌心正对肚脐。此时,屈膝下蹲,膝盖切勿超过足尖。大腿根部需有虚空之感,腰部的命门穴向后突出,呈现似坐非坐的状态(见图9、10)。

图片

图片

站桩姿势的高低应根据练功者的身体素质灵活调整,每次站桩时长约为半小时。

【身形要求】

1. 头部保持中正,仿佛有向上悬空之感。眼睛似垂帘般,默默蕴含光泽,目光随眼睑闭合而内收,与意念融为一体。舌头轻抵上腭,舒展眉毛,放松腮部,面带似笑非笑的神情。

2. 含胸,即放松胸骨柄与两乳头之间的三角区域。拔背,让大椎穴向上引领,直通百会穴,使脊骨伸直,同时注意两肩胛骨自然放松下沉。含胸拔背旨在使胸腔开阔,胸背得以放松。

3. 肩膀放松,腋窝处有虚空感。手肘自然下垂且悬空。手腕坐实,掌心内含,手指舒展。腰部放松,包括腰椎及其韧带、腰两侧肌肉等,逐步改变腰部原有的自然弯曲状态。

4. 胯部放松,涵盖髋关节和骶骼关节,尾闾向下垂,指向地面。以两足跟连线为一边,向后画一个等边三角形,该三角形的中心即为尾闾下垂所指之处。

5. 调整裆部,提起会阴部位,膝盖放松,轻轻内扣并稍向前屈,但髌骨要有微微上提的感觉。脚踝放松,双脚平铺于地面。

收功:

1. 练习者身体缓缓直立,双脚并拢(重复踩气动作),双手转成指端向上,在胸前呈“合十”姿势,继续向上举至头顶上方,在意念中想象举向天空顶端。然后两手沿着天边慢慢分开,掌心向前,向身体两侧下落,形成一字形(见图11)。

图片

2. 双手逐渐将掌心转为向上,沿着天边向身体前方合拢,与肩部同宽(见图12)。

图片

掌心微微内凹,意念映照印堂穴。屈臂下落,两掌从两肋经过大包穴抽回,向后伸出,向身体两侧外展,顺势转动掌臂,使两掌心斜相对,向身体前方合拢(见图13)。

图片

3. 双手重叠放在肚脐上(男性左手在下,女性右手在下),揉动腹部,向左和向右各转动9次,然后温养片刻(见图14)。

图片

最后两手分开,放置在身体两侧,自然下垂,慢慢睁开眼睛。

二、意念活动

三心并站桩法着重守住下丹田,方法是将意念从身体各处向丹田汇聚。头顶的顶心向下,脚底的脚心向上,手心向内,让“三心”的意念向丹田会合。“三心并”之名由此而来。对于初习功法者,意念中的顶心、脚心、手心可分别依次向丹田会合。当意念汇聚到丹田后,便可放松意念,安静、放松地站桩。若意念从丹田游离,就再次将意念重新汇聚到丹田。

这种桩法的意念活动,处于智能动功从外混元阶段(意念向外发散,与大自然融合)向内混元阶段(神与自身的“形”结合,意念不外散)的过渡阶段。

三、功效

三心并站桩法能够迅速激发真气,在增强体质、强壮身体方面效果显著。练习者站桩约一周左右,身体可能就会出现晃动或振颤,身体有发热感,两手之间会产生吸力与张力,感觉两手难以向外分开,也难以进一步内合。这套桩法不仅适用于病人锻炼,也是武术的基本功,更是练习动功时放松腰胯、放松尾闾的便捷方法。 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  • 上一篇:没有了
  • 下一篇:没有了